close
從多倫多回台也要將近兩個禮拜了,現在才和大家分享我的感想好像太遲了...反正閒著也是閒著,我就把再多倫多隨手紀錄的一些物事放上來吧! 特別要感謝張宇翔送了我ㄧ本相當高級的筆記本,督促慵懶的我動筆。

我改動了文章的內容,這原是我在多倫多寫的,那時的心情和現在當然不可同日而語,返台之後回首過去一個月的經歷,竟又有一番新的體悟。


這幾天,我都在夢中驚醒,慌張地睜開眼後,伸手探著床頭旁的矮桌,手機上的電子鐘顯示往往徘徊在四和五點之間。我的房間在溼冷的地下室,我勉強裹著兩層毛毯禦寒,窗外還是烏漆一片,除了手機傳來的異樣藍光,伸手不見五指。在多倫多的前幾個清晨,我都是這樣和時差與寒冷侵襲下掙扎地爬下床,一旁室友的打鼾彷彿在嘲笑我的淺眠。或許時差是一個原因,但我把失眠的原因歸咎於心中的不確定感。我是一個不容易適應環境的人,雖然我懂得逆來順受,大而化之,生理上的不適卻真實反映出心中的焦慮。我出國的經驗豐富,不過那都是舒適的校際交流活動,或是父母陪伴的高級酒店之旅。頭一次自助旅行,我變得膽怯,和homestay及室友交談都是少說微妙,必恭必敬。走在街上,我隨時檢查背包的拉鍊是否拉緊,口袋裡的手機與錢包是否無恙。

除了身理上反映出的焦慮,從每天失眠的昏沉中清醒後,一股濃濃的鄉愁竟然陰魂不散的跟著我,我想念家鄉的美食、親友、熟悉自在的環境,還有那在遠方等待良人歸來的花旦兒。夜晚我側頭躺在帶點霉味的枕頭上,我發現淚水會悄悄地奪框而出,原來枕上的霉味都是給那些遠行者充滿鄉愁的淚水薰的。我曾在出國前決定,這趟旅程是一場沉澱心靈之旅,我希望一個人在面對孤單與陌生的考驗時,掙扎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想法或情緒,我先感受到的竟是鄉愁。

幾天後,經過了和同行的張鈞傑與劉廷浩漫遊多倫多,homestay的熱情款待,及語言學校的分級考試後,環境漸漸熟悉,課程也有了著落,我似乎掌握了在多倫多生活的節奏,破除了膽怯,我像是得到放大鏡的稚子,用力探索週遭的事物。我嚮往自助旅行給我帶來的異國體驗,我幻想自己能在陳設典雅的咖啡廳裡欣賞爵士樂,或是穿梭在古色古香的歐式街道,也可能是人聲鼎沸市集,浸淫在五味雜陳的香料及漁貨中。但是多倫多卻讓我感受不到這種魅力,雖然當地的老師和住民以多元雜揉的文化自豪,但是再此我卻絲毫感受不到一點文化的深度。這裡的人種,白種人大概只佔百分之三十,其餘的多是黑人、華人、印度人東南亞各國的移民。遙想當年大唐盛世,萬國來朝,天下一家,但是他族的文化也一點一滴地被中華文化給吞噬,若是不服漢化者、背離天可汗體制者,也會被無情地被納倡導華夷一家的皇帝揮軍消滅。現在的多倫多,看似名族共榮,然而這些移民者都只是在美式文化的精神下,拖著膚色與名俗服裝的空虛軀殼,兜售流裡流器的名俗工藝品,販賣口味迎合西方人的家鄉食品。他們為了生存,用上天賦予他們的臉型及膚色,消費西方人對神秘文化興趣。在多倫多的日子裡,我拜讀了『群』這部小說,書中除了豐富的科普知識,其中一段提到北美原住民的歷史,同樣也是屈服美式文化,販賣自己的傳統,他們掙扎,但是為了生存,他們選擇汙辱自己高貴的祖靈和大地。兩相對照,我感受深刻,在這個全世界向美式文化靠攏的全球化中,我門對育自身文化的定位何在?我不希望西方人只知道台灣是一個可靠的代工產業國,或是觀光局吸引陸客所用的日月潭與阿里山。

再回到多倫多,他當然是美式文化的代表之ㄧ,但是比起紐約,波士頓,等其他大城,她私乎也只能居於其次,於是一棟聳入雲端的CN Tower和宏偉的Roger Centre脫穎而出,向世人炫耀多倫多的工程傲人技術,可是究盡在這些工程背後所支撐多倫多的到底是什麼呢?或許你可以說是包容,多元民族在此相安無事,基督教與回教沒有發生暴力衝突,馬丁路德金可能感到欣慰了...但是我看到的,好像是各民族向美式文化屈服後所帶來的歌舞昇平,為了生存而消音禁聲後所營造的和樂融融。這一經不是多倫多的問題,全球化的過程中,強勢文化帶領的風潮正襲捲世界各地,在這驚滔駭浪中,我們又該在何處下錨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ward792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