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」這句話的意思是指當我們處於一個動盪的時代,在外力不斷的衝擊以及刺激之下,危害到了自身的利益安危時,才會想盡辦法位自己的存亡而努力。反之,在一片和樂之中,因為陶醉於太平的環境,人們反而失去那股奮力的自覺,導致失敗甚至衰亡。

這股外在的衝力就會引起自我與他人的比較,競爭就是在此一狀況下發生的。透過競爭,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。透過競爭,我們會想辦法彌補我們的不足。沒有比較、沒有篩選就沒辦法評斷出品質的好壞。

為什麼評斷出品質的好壞如此重要?因為今天若是沒有一個合理的評斷,我們將會看不到自己的實力,不了解自己的實力就容易安於現狀,因為我們不知道別人的程度遠超前於我們。不思考如何向上提升,不思考改善自我,時間久了之後,即使在絕對的眼光之下沒有退步,但是在相對比較之下就相形遜色多了。

當西班牙成為第一個歐洲海上強權時,英法等國才赫然發現自己在海上的競爭力不比西班牙,接著西歐各國爭相擴展海上勢力,其中英國更征服的大片的殖民地,除此之外在航海技術,地理研究,生物演化,全球經貿,國際交流上各國都有長足的發展。

當清末的中國積弱不振,遭受列強瓜分之時,出現一批知識份子,他們自覺中國再不改變就真的要滅國了。因此這些知識份子提倡了一連串改革運動,從器物到制度,從社會到文化。雖然過程艱辛坎坷,但是在幾十年前仆後繼的努力之下中國中於在世界上揚眉吐氣,也走進了現代社會。

如此未了提升競爭力的案例在古今中外的歷史演進中屢見不鮮,不勝枚舉。

當然,沒有合作也不會有今日的社會。所以我們不能只光看競爭或光看合作,在全有全無的概念下討論並不夠客觀。在兩著皆存的狀態下,我們還是發現競爭比合作更為重要。因為競爭才能促使合作,合作也是為了競爭。競爭不但是合作的結果,還是合作的原因。

在如此高度商業化的現代社會中,企業之間競爭激烈,為了在群雄爭霸的商場上存活,許多企業都會尋求合作夥伴,在厚植實力之後,在與其他企業一決雌雄。ㄧ個班上的學生因為考試在即,所以互相討論釐清觀念,爾後在考場上與更多的學生分出高下。

這些例子當中,合作可能是培養實力的方法及步驟,但是少了競爭的前提,也不可能造成如此積極的合作。當然,在合作之後優勢一連串的更激烈競爭。社會就是在這種循環下進步的。我們不能只安於階段性的合作,因為我們會看不到自己的定位在哪裡。競爭會使社會進步,合作也會使社會進步。但是有了競爭的合作能造成更快速的進步。如果進步是緩慢的,跟別人比起來我們卻是在退步了。所以我方還是要再次強調競爭比合作更能促進社會進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ward792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